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福建:厦门城市管理工作打出“组合拳”三年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6-08-20  浏览416次
厦门城市管理工作打出“组合拳” 三年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
  厦门网讯(记者马庆伟)26日上午,厦门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通报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总体情况和各项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起,我市在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中打出“组合拳”,明确将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市容环境全面提升。
  建立“垃圾直运体系”
  改革垃圾分拣收运系统
  从小区到清洁楼、再到压缩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我市垃圾运转目前采用的是“小接力”运转模式,垃圾按照上述路线运转,存在效率低下、二次污染等问题,此次行动将对垃圾分拣收运系统进行改革。
  建立垃圾“直运体系”,实行“桶车对接”,在全市规划出若干条垃圾收集线路,垃圾转运车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定时定点收集沿线垃圾,直接运送到大型压缩站或垃圾处理厂。市政园林局局长吴明哲表示,这不仅有效解决现行运转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将现有的清洁楼调整为停车场等其它用途,解决环卫设施不足的问题。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建立环卫和垃圾收运处理基础数据库,建成具有环卫保洁、餐厨垃圾、垃圾分类、末端处理等模块,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监控跟踪、调配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环卫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
  厨余垃圾家庭处理试点
  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厦门日均产生生活垃圾4200吨左右,人均1公斤,并且每年大约以10%的速度持续增长。对此,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置,可谓势在必行。吴明哲介绍,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的目标。
  据了解,厦门的生活垃圾主要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分类。吴明哲表示,此次三年行动提出建立“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新模式,即前端着手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中端建立分类直运体系,末端实行垃圾分类处置。
  此外,在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上,我市提出了从推行垃圾不落地、推进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加强“限塑”管理和抓住源头五个方面着手。其中,在源头上提出实行厨余垃圾家庭处理试点,各区可在社区试点逐步推广餐厨垃圾处理器,鼓励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升级“门前三包”制度
  提升市民环卫自律意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市就在国内首创“门前三包”制度。而现在的“门前三包”,由此前的“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改变为“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并将原本的沿街单位和个人签订责任书改为签署“门前三包”管理承诺书。
  市行政执法局局长吕庆端表示,原来的“包绿化”是要求沿街单位和个人“负责责任区范围内的花草树木生长良好,维护绿化设施完好无损坏,厦门市沿街绿地大部分为公共绿地,有专业的管理部门负责护养管理。现在改为‘包设施’,即要求管理责任范围内的门牌号、广告招牌、夜景灯光、空调室外机等户外设施按照要求设置,且保持完好整洁;无践踏草坪、攀折树木等行为。”
  吕庆端表示,“门前三包”的升级倡导共同参与,更加强调沿街单位和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承诺,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市容城管工作打出组合拳
  三年全面提升市容环境
  今年,厦门市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和《进一步深入推进“门前三包”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将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城市市容环境全面提升。
  据了解,本轮出台的四个文件是一套全面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的“组合拳”。硬件上,实现市政环卫设施全面升级,实行“桶车直运”改革垃圾分拣收运系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跑、冒、滴、漏”、臭气、作业扬尘等一系列问题。软件上,从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