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山东:临沂兰山区“大投入”迈开环卫“大步子”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6-12-09  浏览368次

  每户1个便携式小型垃圾桶,每15户配备1个生活垃圾桶,每700人配备1个垃圾方箱,垃圾收集站增至155座,公厕增至203座,配置各类环卫作业车辆120余辆……兰山区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三年多来,政府每年投入保持在1个多亿,4100余名保洁人员、各类先进的设施保障了城乡保洁作业的常态化运行,也换来了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

  大投入倾向民生,过亿元资金“砸”向城乡环卫一体化

  民生幸福是发展所向,而当下民生关注点已由“盼生存”转变为“盼生态”。当提升生活环境、改变“脏乱差”成为当务之急,群众需求的企盼点就变成了政府改革的攻坚点。

  适应民生需求变化,兰山区把大部分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每年都列出20个民生项目加以重点督导推进。全面实施三年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生态领域的改革重点,几乎每年都要推陈出新,在运行机制、标准要求、设施保障等方面不断改进提升。兰山区环卫办在督导检查过程中,会定期梳理出一批工作的遗漏与不足,逐步加以改进。而大投入,则为改进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兰山区环卫办副主任王连昌介绍,该区实施政府、市场、居民多元投入机制,2016年共投入环卫保洁经费1.42亿元,这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大投入也使兰山区在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迈中开了大步子。这些年,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农村环卫保洁实现全覆盖,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监管使农村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环卫机械进村镇,高标配备保障日常保洁精细化

  初冬时节,兰山区枣园镇镇驻地依然道路整洁,空气清新。镇驻地主要纵横道路用上了机扫车、洒水车综合作业,俨然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保障主要道路无垃圾、无扬尘,环卫公司出动大批保洁机械全天候作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道路进行一次机扫和洒水,保洁员则主要负责捡漏作业,对行人随机扔掉的垃圾进行捡拾。

  十里之外的兰山区汪沟镇长夫社区,居民王丽梅则对住宅区内垃圾桶配置点头称赞:“以前垃圾桶少,倒个垃圾得跑老远;现在好了,走几步就有一个。谁也不好意思把垃圾倒在巷子口了。”原来,汪沟镇逐年加大设施投入,每15户配备1个生活垃圾桶,每700人配备1个垃圾方箱,还为家庭免费发放了便携式小型垃圾桶。倒垃圾不费事,乱扔垃圾的人也变少了。

  从主要道路用上环卫机械,到小巷里放置垃圾桶,一张用装备铺展的保洁地图改变了农村人的卫生习惯,也改变农村的居住环境。而环卫机械的管理,也用上了先进的GPS定位管理系统。在兰山区半程镇的环卫保洁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大屏幕上就能年到这些环卫机械的行驶路线,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统计出哪些道路打扫得频繁,哪些道路最近打扫得偏少。然后,科学分析调整机械的行驶线路,使保洁作业更加高效。

  攻坚保洁“老大难”,综合施治换来路净水清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边探索边完善的工作,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如,农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垃圾倾倒点清理问题;农村道路硬化率低,一些没有硬化的道路保洁难度大的问题;农村旱厕多,粪便外流现象普遍的问题;城市老旧小区缺少环卫设施等问题,都影响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成效。

  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施治,单靠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很难奏效。围绕这些保洁“老大难”,兰山区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革攻坚力度,各个击破,稳步推进。

  随着兰山区“美丽乡村”连片工程的实施,由财政支持下的农村“改厕+硬化”解决了土路扬尘和打扫难问题,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夯实了基础。在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水泥路代替了“泥水路”,粪堆、柴堆、垃圾堆也都不见了踪影,日常保洁也从主街道延伸到每条小巷内。

  去年以来,兰山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改造线路、粉刷墙壁、清理私搭乱建。同时,为415个无人管理小区配置垃圾桶3329个,加强垃圾收运管理,解决了垃圾无人管的难题。

  为了解决道路扬尘问题,做好道路深度保洁工作,兰山区投资1058万元招标采购了12台洗扫车和11台吸尘车,提高了道路深度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为冬季道路扬尘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我们沿河赏景,或在小广场上享受绿色生态时。你可曾想过前些年曾经“堵村”的垃圾哪儿去了……

  每年50余万吨垃圾远离城乡

  兰山区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系列之二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生活的富足都会带来垃圾量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垃圾围城”问题曾夺去了曾在黎巴嫩演变成一场“国家灾难”,曾使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鼠患横行……前些年,兰山区城市垃圾中转站满负荷运转,农村露天堆放点管控难等也暴露出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往往是推动改革前行的轮子。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兰山区平均每年清理垃圾50余万吨,远高出全省其他县区平均水平。垃圾清运总量偏高,一方面是兰山区消费能力逐年增强,另一方面也是保洁作业全覆盖和精细化的结果。

  整治“三大堆”,7万吨积存垃圾被集中清理

  一直以来,农村的历史积存垃圾和“三大堆”是影响环境卫生的关键因素。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兰山区实施清理和引导两手抓的办法,一方面组织集中清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村民不再向传统的“垃圾积存地”投放垃圾。

  以清理积存垃圾和“三大堆”为主体的环境综合集中整治活动中,兰山区共出动人员16800人次,清运车、挖掘机等各种机械10592台次,累计清理积存垃圾近7万吨。在有些地方,积存了几十年的垃圾得到彻底清除。群众感叹,连改革开放前的环境欠账也清了,感觉生活环境从未这样干净过。

  集中清理的同时,以“垃圾定点入桶”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宣传也没放松。兰山区环卫办编制印发了《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通过村广播、悬挂宣传标语、出动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营造了全民发动、户户参与的浓厚氛围。

  保洁全覆盖,一条龙服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兰山区按照“干管分离、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按程序委托招标代理公司选择业绩优秀的保洁公司参与投标,由中标的作业公司采取一统到底的方式,对各镇村主要道路、沟渠汪塘、主要河道进行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保洁。这一运作模式,使得兰山清运的垃圾量明显较其他县区要多。

  目前,全区共计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5000000平方米,村内沟渠汪塘4933602.16平方米,境内主要河道24531346平方米,对所有村内背街小巷进行垃圾进行捡拾作业。建立并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一条龙垃圾清运体系,从清扫到处理环环紧扣,保障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成熟的环卫运行模式使“垃圾围村”问题逐步远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扭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作业精细化,“三级考核”体系督促保洁质量提升

  兰山区清运垃圾数量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格考核之下的精细化作业。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步步深入,兰山在城区12条主干道推行深度保洁作业,要求车街道路面尘土不超过5克/平方米,人行道尘土不超过10克/平方米,严苛的标准之下是精细化的作业方式和不断加重的工作量。

  区、镇、村三级考核体系为精细化作业提供了保障。兰山区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区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范围,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先进评选的重要指标。同时,推广第三方监管考核,对环卫作业质量、作业经费进行严格把关,为作业标准的制定和每年环卫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决策依据。

  兰山区还探索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监管。各街道、公司车辆均安装了监控设备,通过电子地图实时定位,规范车辆作业路线、作业状态,并根据作业类型定制不同的管理方案及预警提示;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安装电子芯片、传感器等,实现远程监控;对管理人员和考核人员配发信息采集终端和定位系统,实时了解作业情况。

  为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兰山区在全区各村社区制作了环卫保洁公示栏,公开责任人、责任事项、监督电话等内容,群众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反映,倒逼环卫保洁质量提升。(臧德三)

  进入冬季,寒风催落的一树黄叶,在你看来是最美的风景,对保洁员来说,却又增添了无数重担……

  他们用辛苦换来城美乡美

  兰山区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系列之三

  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实到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环卫工人。兰山区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不断充实壮大环卫队伍,加强人员管理。从黄叶飘零时的连续加班奋战,到零下七度恶劣天气下连夜清扫道路积雪,这个群体给我们的感动太多太多,他们的坚持是这座城市最美的故事。

  面对严格的保洁标准,他们常年起早贪黑

  凌晨2点钟,当整个临沂城还在“熟睡”时,54岁的道路保洁员宋炳新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前几天的寒风吹落了不少树叶,老宋和同事们的工作量也突然增加了不少,他们只好戴上手套,冒着寒风工作。

  “沂州路是临沂城的一条百年老街,也是临沂城最古老的一条主路,这个区域卫生必须做好,这关系到老临沂的脸面。”老宋这样看待环卫工作的价值。老宋从事环卫行业已经十年之久,承担着沂州路兰山路至考棚街道路两侧路段及沿街桶点的保洁任务。凌晨时分的晨扫都是他的“必修课”,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甚至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从无改变。

  老宋只是兰山区保洁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城乡居民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他们不得不起早贪黑来完成一次次的高标准作业。兰山区推行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队伍管理逐年规范,每片区都设置了检查组长,对垃圾清理标准、时限都做出明确规定。保洁员还要随时接受电话调度,处理紧急情况等。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保洁作业,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时碰到委屈事,自己会默默承担下来

  去年,临沂市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为确保道路安全,许多环卫工人深夜就集中上路清除积雪,一场可歌可泣的“道路保卫战”大大减少了早高峰时段的交通事故,让多少市民为之动容。可是,也有一些人看不到这种辛苦。有时,车窗内抛出的一个塑料袋轻易就破坏了刚刚扫干净的路面。

  市区沂蒙路和解放路段交汇处路口,每天都有一位保洁员风雨无阻,捡拾垃圾。这位环卫工名叫孟桂兰,一碗菜汤泡煎饼就是她的午餐。有时菜汤放凉了,她就用热水冲一下接着吃。由于路口车辆极多,孟桂兰的保洁工作非常危险。有一次,她的腰被违章司机撞伤,免强贴了膏药继续工作。

  孟桂兰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有的市民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她去制止反被恶语相加。她最怕的事是,车正走着突然从里面扔出废纸来,尤其是撕碎的纸,风一刮到处都是,打扫起来很费事。但是,这些委屈她全部自己默默承担了下来。当然,辛苦和不解中也有会感动:看到孟桂兰忙碌的身影,有的司机会摇下车窗,问候一句:“大姨,辛苦了,可得注意安全啊。”这让她感到很温暖……

  每天与垃圾打交道,但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愿景

  在许多人看来,保洁员每天与垃圾为伴,身上一点也不卫生。实际上,他们中不乏爱美之人,让城乡更美丽是他们所有人的共同愿景。为了这个愿景,更多的人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工作环境,日复一日坚持工作。

  31岁的上官士龙是一名勾臂车驾驶员,工作三年,他平均每天运送7趟垃圾,总量在60吨左右。每次到垃圾中转站装载垃圾,他都要忍受着那狭小的空间内令人窒息的垃圾腐臭味。一天下来,衣服不知道要被汗水打湿多少次,身上难闻的气味更是久久不散。可尽管如此,他从没有任何一句怨言。“辛苦一点,换来城市的干净我们也很欣慰。”上官士龙朴实的话语正如他的实干一样。为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他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左右出车,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能结束。

  或许,环卫工作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尽善尽美,但他们同样需要包容。因为选择这一行业,就已经是对生态美丽最好的奉献;因为没有他们冲在前面,我们就得忍受“垃圾围城”、“垃圾堵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