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东营市破题农村垃圾清运治理 垃圾清出村 乡村变亮丽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6-08-29  浏览415次

实施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是解决农民群众实际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防治污染的具体途径。对大部分农村而言,不夸张地说,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中的农村垃圾治理无异于一场“革命”,想要改变“农村垃圾围村”的多年痼疾,需要在机制、方法等方面实现破题。近日,记者对东营市成功破题农村垃圾清运治理这一难题进行了调查。 

 

黄河口镇栾家村对文化广场进行绿化。图片来源:东营文明网 

  农村垃圾治理面临不少难题 

  农村垃圾类多、面广,难题不少。今年3月3日,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专题调研座谈会在东营市召开。据悉,前期东营市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难题—— 

  生活垃圾转运不及时。村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各村庄垃圾收集池未建设防雨、防渗措施,从而使得垃圾四溢、蚊蝇滋生,不仅使空气质量下降,而且滋生的蚊蝇极易造成传染疾病的传播;生活垃圾随处堆放难以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卫生洁具、洗衣机、淋浴设施等走进平常百姓家,农村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同时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减少了传统农家肥的使用,使农村生活污水失去了消化途径,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滞后。高浓度的畜禽养殖粪便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广泛的面源污染,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造成更为严重的长久性环境危害。另外,畜禽养殖场散发的恶臭及有害气体成分复杂,这其中动物粪尿和污水在堆(存)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是养殖场气味的主要发生源。 

  河流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东营市的农村河流,沿岸企业至今仍存在治污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污水直排、污水外溢、超标排放、网管不配套等问题。部分河流虽已铺设污水管网,但与之配套的沿线各村庄内污水收集支管网尚不健全,沿线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河流的水质污染。 

  与面上的问题相比,村民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治理范围大及农村环卫机制、力量缺失等更是一些根本性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东营市用三四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 

 

垃圾清运车及时清运垃圾。图片来源:东营文明网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垃圾出了村 

  “不管有没有人来检查,我们村一年到头卫生都是这样的。”8月9日,广饶街道西毛村专门负责监督农村垃圾清运治理的村委员董良民说,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以来,村里大变样。现在西毛村有6名保洁员,每天固定7个小时打扫卫生,共同受雇于政府购买服务的物业公司,垃圾能做到日产日清。 

  从村集体收入、基础设施等方面看,垦利街道中张村算是街道中游的一个村,然而这里在每次的环卫排名中始终处在前列。“成绩好坏不以经济实力做参考,要看打扫得、维护保持得到不到位、人们的素质怎么样。”西张村妇女主任、环渤海物业公司西宋片区环卫队长曲爱华说道。 

  如今,日产日清、把城里的模式应用到农村来已经成为我市农村垃圾清运治理的常态。能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前提是清脏治乱的“清基”行动——只有把脏乱的底子清理了,才能站在更好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环卫均等化、一体化。大王镇吴家村从治理“脏、乱、差、散”等村民要求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大力推进“修路、改电、改水”工程。全面完成对村内巷道、路网工程(生产路、环村路)建设,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对全村进电网实施改造工程,新上一台160kw变压器,完成一户双线改造300多户。完成与主干供水管网对接,全村实现全天候供水。 

  在具体方法上,东营市坚持分类施治,不搞“一刀切”,确保村村有提升,村村长期保洁、永远干净。把全市1781个村按照1:6:3的比例,分为典型示范村、整体达标村、环境治理村三种类型,制定具体标准,分类提升。在管理模式上以管用为导向,不求统一化。利津县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县城乡环卫作业任务整体承包给一级资质的昌邑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广饶县将城市环卫处调整为城乡环卫处,将全县城乡环卫工作全部交由城乡环卫处直接管理运行。东营区农村环卫保洁由康洁环卫公司和6家物业公司共同承担。垦利区、河口区各确定了2家环卫企业承担农村环卫保洁。 

  把惠民利民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立足点,将之定位为服务农村群众的民生工程,给群众内心带来很大触动。不少村民反映说,“把四五十年积存的垃圾都清出来了!”,“没想到村里还能拾掇得这么干净,一点不比城里差!” 

 

西大张村硬化村庄道路。图片来源:东营文明网 

  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创新实践 

  “我们在垦利街道西宋万亩桃园里实验,有一次赶上连阴天,很多果树淹死了,但是用海绵永续土壤的果树安然无恙。”一段时间以来,东营大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高坤在全国各地进行路演、开辟实验田,他的“城市零垃圾”、“自然生态村”计划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实际上,大自然本身就可以提供能源、分解垃圾,只是人们没有重视。”高坤举例说,利用烂掉的水果等培养出酵素粉,与人体粪尿混合,可以培养出无臭菌种,该菌种再与城市垃圾混合物进行生物发酵,就可变为固体或液体生物肥料。“这种旱厕改造方法无臭、不用水电,并且转换或预处理了周围的不可回收垃圾,成为一个垃圾的分集转化站。”高坤介绍道。海绵永续土壤的原理是发酵的垃圾肥料微生物丰富,会慢慢分解覆盖的秸秆落叶,成为疏松土壤中昆虫的食物,而昆虫的粪尿是植物最好的营养,一亩地每年昆虫的粪便在十五方以上;在这种土壤之上,各种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可以一直收获食物原料和自然日用品的原料,用自然的方法加工成环保自然的日用品。高坤说,“零垃圾”不但会为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作贡献,更会在不远的未来成为人类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过去在村里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现在东营市则逐步向以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主转变。东营市农业局把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手段,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另外,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为方向,在农作物秸秆集中产区,重点推广秸秆还田、生物反应堆、青贮氨化、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和生物质炉、沼气原料堆沤、养殖食用菌等技术,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2015年,东营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约233万吨,利用总量21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3.5%。 

  无害化卫生厕所、清洁能源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和秸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工程,均可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 

 

海星村村民住宅小区。图片来源:东营文明网 

  长效机制让美永驻农家 

  农村垃圾清运治理意义重大,决不能虎头蛇尾、刮一阵风,而是要走长效之路。为此,东营市通过多种手段保持农村的清洁。 

  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之所以管用主要得益于制度和方法保障。制度上,东营市专列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物业公司保洁服务、保洁员工资、相关车辆设备设施的费用;专门设置考核体系,考核成绩作为文明县区、文明村镇和人居环境奖评选推荐的前置条件;把“全覆盖”原则贯穿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全过程,特别关注偏远村、落后村,确保惠民举措村村不落。同时,出台《农村环境建设标准和规范》,实现了推进工作有遵循、衡量工作有尺度。 

  除了考核、资金保障机制外,东营市还注重强农、乐农,以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镇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且比以往更加注重村级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些都在无形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状态,影响着群众的文明素质养成。此外,东营市把以农村环境治理为主的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与多项涉农工作统筹推进,全市上下呈现出村村齐行动、村村大变样的良好态势。(《东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