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附近厦门:因为他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丽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6-08-14  浏览411次

据厦门日报报道,在思明区的大街小巷里,有这么一群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坚守着岗位,一滴滴汗水、一双双磨破的手套是他们为文明创建奉献的最好证明。他们是环卫工人、城管执法队员、交警、志愿者、社区网格员……因为他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丽,社区更文明。

从今日起,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联手本报开辟专栏,记录这群一线劳动者在各个岗位的工作状态,希望透过文字和镜头,您能理解他们的勤奋与创新、辛劳和不易,共同参与文明创建,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你我心中。

当您赤脚踩在环岛路细白的沙滩上,可曾想过,清晨时分环卫工在这里一次次弯腰拾捡竹签餐盒,一回回肩挑搬运海漂垃圾。当您漫步在筼筜湖边偶遇美丽的街景,可曾想过,深夜时分环卫工在这里不停地刷洗路面,扫除灰尘污渍。环卫工的眼前总是最脏最累的活儿,留给我们的却是鸟语花香,是这座城市最美的模样。

目前,思明区共有环卫工3000多人,承担着辖区内1000多万平方米的环境卫生保洁任务(包括城区道路约600万平方米,沙滩约11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约200万平方米,城中村约101万平方米),每日转运各类生活垃圾1300吨。相当于每人每天负责3000多平方米面积的清扫,0.4吨垃圾的转运。此外,还有29座人行天桥、17座地下通道、1条隧道及4座通道的保洁。

日常清扫只是环卫工作的一部分,思明环卫工们还要定期清洗约520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管理和维护157座公厕、42座清洁楼,清掏和维修3400个果皮箱、垃圾桶和约1000组垃圾屋。这意味着,环卫工们干的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如何快速清理、转运、分拣垃圾,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今日,我们为您介绍四名思明环卫工,他们奋战在环卫工作的不同岗位,或是凌晨时分空无一人的街道,或是人潮汹涌的旅游景点,或是气温飙至40摄氏度以上的沙滩。他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目睹了游客文明素质的起起伏伏。

白城沙滩“守护神”林连英:

夏季也要穿冬天的装备

林连英今年46岁,一踏上白城沙滩,说起话来带着笑的她就像换了个人,立马进入“工作模式”,神情紧张严肃。沙滩上没有车辆等机械辅助,大部分垃圾只能靠人工捡拾、搬运,而沙滩环卫工稀缺,平均每人要负责两个足球场大小的范围。

作为滨海环卫所白城沙滩段的班长,林连英还是整个沙滩上包裹得最严实的人,身穿冬季的工作服、塑料鞋,戴着毛织手套和帽子,脖子上还裹着一条毛巾。“厚实的工作服出汗不容易粘在背上,而毛织手套比布手套耐用。”她解释道。即便到了夏天,这些“装备”仍不能省,天气闷热,“全副武装”的她很快大汗淋漓,沙子混着汗水进入眼睛,半天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身旁,另一名环卫工负责将垃圾用扁担挑往岸边统一的深埋垃圾桶。垃圾泡了水,粘了沙,重量增加不少,一早上每名环卫工得挑上六七担,每担约有80斤重。

白城这片沙滩,林连英已清扫了四年,最让她忧心的,还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夏天,烧烤摊成片摆上沙滩,有人喝完酒就把瓶子往沙滩里砸,碎玻璃渣遍地。

林连英希望,游客的文明素质能越来越高,自觉爱护环境,别让垃圾伤害沙滩。

清洁楼间的“奔跑者”陈鹭渊:

穿越大半个鹭岛转运垃圾

夏天的午休时分,陈鹭渊还在工作,身边弥漫着各种垃圾的恶臭,密密麻麻的苍蝇和蚊子在四周飞。他熟练地将车倒进仅有两米多宽的街道,方向盘在手中熟练操纵,不一会儿装满垃圾的吊桶就上车了。没有半刻逗留,吊桶被飞速送往几公里外的垃圾中转压缩站。

作为转运车队内的机动人员,陈鹭渊曾凌晨4点半从禾祥清洁楼出发,也曾一步三停地挤进八市的开禾清洁楼,还曾从水仙清洁楼转运垃圾至后坑,穿越大半个厦门岛。

如今的垃圾转运,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单单何厝清洁楼,每天就要运出将近30个吊桶的垃圾,每桶有一吨多重。而全区40多座清洁楼的垃圾全都转运至后坑一处垃圾压缩中转站,无论何时,在中转站门口,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转运车排起长队。

陈鹭渊是经验丰富的转运车驾驶员,倾倒垃圾时,他会倒两三次车,让后轮撞击垃圾压缩坑的岩壁,使得吊桶里的垃圾完全倾泻干净。他笑着说,只要听到吊桶碰撞的声音,他就能分辨出桶内的垃圾还有多少。

经验丰富的还有陈鹭渊的鼻子。伴随着成堆的垃圾,各种恶臭扑鼻而来,但陈鹭渊已经习以为常,似乎“闻不到臭”。“待半个月就习惯了,这就是工作。”陈鹭渊深有体会地说。有时,为了赶时间,他不得不在车旁,一边等候倾倒垃圾,一边吃午饭。“饿了累了也顾不上臭,必须吃饭,不然怎么开车干活?”

夜色中的城市美容师陈玉桂:

一个晚上清洗五座天桥

麻利地把消防水管捋直,将一端的水管头从天桥护栏的缝隙扔下,再熟练地把水管绑在护栏上——这组动作,陈玉桂已经不知做了多少回。招呼天桥下的驾驶员供水,陈玉桂拿着消防水管,给白天被无数人走过的天桥洒水。

思明环卫有两个班负责天桥和地下通道的清洗,陈玉桂是其中一个班的班长。作为班里唯一一名女性,大家都很服她。陈玉桂说,一般清洗一座天桥需要四十分钟,有时甚至要一个小时,一晚上总共要清洗约五座天桥。先是平整的路面,再到台阶,甚至台阶的角落,全都一丝不苟。由于工作时都穿着长衣长裤的工装,不一会儿,她浑身便被汗水浸透。

今年40岁的陈玉桂是清洗队的“元老”。清洗队的工作时间是凌晨两点到早上七点半,但一般工人们在凌晨1点半就要到达单位,给洒水车加满水,然后提前出发,在两点前赶到工作地点。

有时工作量大,到七点半还没结束。陈玉桂说,她平时下班后回到家都已经八点多了,冲个澡做个饭,就快到中午了,于是早餐和午餐压缩成一顿,吃完才补觉。在这样黑白颠倒的日子里,她的睡眠非常有限,到下午三点多,她就起来了。

鼓浪屿最年轻的环卫工郑瑞明:

“小毛孩”用行动让大家信服

在鼓浪屿环卫科,有一个年轻人,在23岁便选择了这份职业,并且一直做到现在。他说,他可能不会再换工作了,因为他喜欢这份工作。这个年轻人名叫郑瑞明,1988年出生的他是鼓浪屿环卫科最年轻的工作者。

环卫工作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在从事,对于这么年轻的“小毛孩”,“老大哥”们会服从他的差遣吗?郑瑞明说,最开始他也有过这种担忧,但后来想,既然领导让自己做了管理员,就要以身作则,让别人信服,“最苦最累的事情要敢于冲在前头。”

郑瑞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崭新的锦旗,它是从贵州千里迢迢寄来的。事情发生在半个月前,郑瑞明在路面检查时,在鼓声路附近发现了一个男式单肩包。看到包里有证件钱包等,郑瑞明立马报警。后来,民警联系上失主。失主匆忙赶到,看到2300多元的钱物一点没少,很是激动,一个劲地给郑瑞明鞠躬,还当场拿出500块钱要表示感谢。郑瑞明始终没有收钱,失主回到贵州后,特意做了一面锦旗,寄来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