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广州文明村居建设蓬勃开展 14条村成为市文明示范村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6-07-23  浏览457次

“五个一”工程改善了邝家庄村的基础设施。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

2016年第11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出炉了,经过按程序认真考评验收,并报请市文明委、市委宣传部审批,决定命名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花都区新华街新华村、花都区新雅街邝家庄村、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番禺区东环街蔡三村、番禺区石楼镇胜洲村、南沙区大岗镇上村村、南沙区万顷沙镇民兴村、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增城区中新镇濠迳村、增城区新塘镇东华村、黄埔区九龙镇燕塘村14个村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创建文明示范村,是推进广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广州市启动创建文明示范村工作12年来,各区、镇(街)、村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走出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典型引路、连片创建、整体推进”的路子,为提升全市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为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建文明示范村是长期的过程,市文明办要求全市各镇(街)、村要积极学习借鉴文明示范村的经验做法,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力促进广州市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为把广州市广大农村建设为文明镇街、文明村居和美丽乡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番禺区东环街蔡三村

文明村创建与经济发展结合

近年来,番禺区东环街蔡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工作,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村创建计划。在村“三委”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蔡三村把文明村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创建广州市文明村,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农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开展好文明村创建工作,蔡三村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最新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工作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的工作制度,使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列的工程,在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中,蔡三村党员干部组织动员全体村民踊跃参与到文明村创建活动中,如在清洁番禺活动、中小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篮球比赛、环境整治活动、平安村创建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村民都能积极参与。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文明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建设取得了新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

发展特色经济 支撑文明创建

龙岗村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西北部流溪河畔,有着600多年历史,有一间历史悠久、保存良好的“曾氏大宗祠”,是市级保护文物。村庄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谐,先后被评为省级“环保生态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广州市“卫生村”。

龙岗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多年来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也为村保持良好的生态提供了基础,尽管发展经济的条件并不好,龙岗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敢想会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保持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在书记曾令财的带领下,村“两委”以抓好村的经济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重心。近几年时间里,全村共引进大企业12家,吸引外来人口近千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为创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龙岗村制定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规划。龙岗村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主要以古村落、旧民居、古骑楼和古祠堂等历史建筑为核心,体现岭南乡村建筑聚落文化,并依傍流溪河、绿道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到龙岗村旅游的人数高达120多万人次,参观古祠堂、采摘黄皮龙眼、绿道骑行和流溪河边烧烤赏景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来村里旅游观光的游客增多了,村民的房屋出租量、农产品销量、各类小商品销量等都相应得到提高,带动收益,给村民带来增收。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

保持乡村原生态 展现乡村内在美

莲麻村是广州市最北的一个行政村,因有莲麻树得名,辖内的河流是流溪河最北的源头。莲麻村面积4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350亩,森林覆盖率达89%。

莲麻村的生态旅游吸引大量游客。资料来源:广州日报

近年,村“两委”努力为村民的增收搭建平台,成立了广州优禾兴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今年,莲麻村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增长,在扶贫单位荔湾区民政局的大力帮扶下,村级可支配收入达到26.69万元。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莲麻村美丽乡村建设配套项目如绿道、驿站、停车场、亲水平台、巷道、田园花海等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切实改观。生态旅游村建成后吸引大量的游客,拉动农家乐的发展,增加二、三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收入的一个新增长点。

莲麻村制定了一年一个台阶的发展计划,继续巩固发展莲麻村“广州优禾兴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让无公害蔬菜、水果销往城市高端消费群体,增加村民收入,做好农业大文章。

积极发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做好绿化、区域、巷道建设,采用块石建筑道路让游客真正体会到“古官道”的风味。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游客感到生态环境的优美。

黄埔区九龙镇燕塘村

积极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村建设

燕塘村位于黄埔区九龙镇西南面,北面连贯九龙大道地铁口,南面连贯沙田大道经莲塘白玉兰公园直达帽峰山森林公园,交通便利。多年来,在村委工作人员和村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燕塘村在创建文明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燕塘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创建“文明村”纳入村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主动把党建工作融入村建设。

燕塘村村委会注重绿化、美化环境,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公共设施有专人维护,确保公共场所绿化,美化环境整洁卫生。环卫设施齐全,卫生清洁工作有效。村民居住点每一条街道投放一个垃圾箱,督促村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箱内,清洁工作人员定时清运垃圾,保持良好卫生环境,做到无卫生死角、无暴露的垃圾、无污水、无乱扔废弃物等现象。

全面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建立美化环境长效机制。健全规章制度,把创卫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村中实际情况,完善卫生管理规定及检查制度。村委出资购置30个垃圾桶摆放在公共场所,便利村民投放垃圾,为村民营造一个舒适、文明的活动空间。

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花都区新雅街邝家庄村

“五个一”工程提升干净整洁环境

邝家庄村位于花都区新雅街的东部,与新华城区只有一桥之隔,背靠花都湖,地理位置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该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下设五个经济社,常住人口2665人,外来人口545人,集体收入以土地发包为主,人均收入7600元。2012年该村被列为花都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14年又被列为广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自2012年以来,按照计划,邝家庄村陆续开展了一些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投资约500万元的“五个一”工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于今年4月揭牌正式办公,文化广场已经铺设好橡胶和安装好体育设施,无害化厕所和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约401万元的风水塘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总投资约1300万元的道路硬底化工程,先后完成了两期工程,总长超过1万米;路灯亮化工程合计安装路灯76盏。

工程大大改善了邝家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还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幸福感。成了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后,邝家庄村将以更高的标准来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完善农村环境整治各项机制。

【文明评论】“文明示范村”更要内外兼修

日前,2016年第11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出炉。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花都区新华街新华村等14个村成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的新成员。

近年来,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硕果累累,一批又一批村落上演“华丽转身”。从“优等生”的经验来看,它们都以经济强村、文化立村、生态建村作为创建思路,齐头并进--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使得“颜值”逆袭,村居环境日新月异;同时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借助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打造经济增长点,使村民全面获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先进典型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为不同地方的探索提供了经验,值得点赞。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步。站在提质升级的角度,各地也可以做得更好。一方面,进一步念好“特”字诀。值得一提的是,推广先进经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是要“一刀切”,让不同村居相互模仿、整齐划一,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不断突出自身优势,因地制宜,从自然地貌、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造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文明示范村。比如花都区充分发掘各村的特色与内涵,坚持“一村一品”,打造各自亮点,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岭南新村。

其次,要“内外兼修”。生态改善、“颜值”提升以及经济发展,这些“指标”都显而易见,而精神文明的提升难以评估,也往往更费工夫。当前,相比经济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对此,各村居应该投入更多精力、资源,狠抓人文环境。比如在硬件方面,加快构建农村基本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多的农村文化礼堂、文化祠堂、农民文化广场等;在活动上,发动更多志愿者等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不断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地域特色文化,比如粤剧、粤曲、醒狮、舞龙、飘色等,使优秀民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延续乡村人文气质,让乡村更具生机活力、魅力十足。

此外,还要精益求精。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这方面,各村要不断对照检查,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症下药、逐一整改,不做“差不多先生”;另一方面,也要在经验的基础上,抓服务,抓配套,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长效机制,从而精益求精、不断升级,成为富有岭南特色和独特人文生态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