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青海:德令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新常态”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8-04-22  浏览360次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以建设一个生态、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在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饮水安全、农牧区改厕、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等方面,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2039.22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农村饮水安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市市农村人居环境。六大创卫基础工程建设项目中,东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通过达标验收,被评定为Ⅱ级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河西农贸市场已完成回迁工作,其它四项工程正在加快实施中。加大垃圾收储清运力度,补充垃圾压缩斗和封闭斗各15个,翻新、改造垃圾斗319个;对中心广场等地公厕进行了改造,完善了无障碍通道和设施配备;对半步桥、天峻西路等部分路段路面进行改造修补,广场修复大理石砖498块,人行道花砖176平方米,道路沿石修复163块;在新区十字路口、唐古拉路等地增建市政水鹤4座;在园丁小区、等安置6个垃圾转运站;对17座旱厕进行了拆除清理,修建大型公共卫生水侧7座。二是规范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增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规范环卫工作的市场化运行,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提高街巷清扫保洁覆盖面和机扫水平,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行为,严控道路和建筑施工场地扬尘。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死角整治力度,严格落实“门前五包”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点包片制度,全面治理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监督规范活禽市场秩序,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同时,对各小区环境卫生及基础设施(垃圾桶)进行彻底清查,对景区内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解和宣传文明旅游,对柏树山等景区及沿路绿化带内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在景区停车场、路口等游客和车辆相对集中的密集处增设垃圾箱。三是完善村镇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在各乡镇街道、村社放置大型垃圾箱,临街商铺配备小型垃圾桶,及时对定点垃圾箱进行集中清理;东山生活垃圾填埋场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被评定为Ⅱ级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是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市水利部门积极利用120万元污水处理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及污水管网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预算投资10000万元,到位专项建设基金1063万元,目前该项目进入社会资本招投标阶段。2017年结合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在怀头他拉镇、尕海镇修建小型污水处理厂,目前该项目正在前期设计。

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一是综合整治农牧区环境。全市累计开展农牧区环境整治工作850余(次),出动人力7200余人(次),雇佣铲车3500台(次)、运输车辆4100台(次),清理各类垃圾4.7万余方,沙土5000余方。二是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开展了三次大型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清运和处置生活垃圾2.4万吨。三是加强重点场所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整治旅游景区“八乱”现象,加大对农家乐园、茶园等环境卫生监管,规范景区商业、餐饮、娱乐经营摊点,制定了《德令哈市旅游局关于开展第2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对老旧小区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强化“六小行业”、集贸市场卫生整治,加强电动车、摩托车违规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整治活动。四是优化道路交通环境面貌。坚持规划引领,把交通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十三五”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及时划定道路建设范围,预留交通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决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在全市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五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贯彻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复绿”四大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质量,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和《分解计划》,将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至各排污企业,对辖区国控、省控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基本信息台账,及时掌握防污减排工作动态,从调整燃料结构、禁烧烟煤、锅炉改造入手,改造、淘汰市区燃煤锅炉43台,督促“两碱一化”企业燃煤锅炉进行除尘和脱硫脱硝技改,开展市区小煤场清理、黄标车整治、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杜绝秸秆焚烧现象,秸秆综合利用率100%,大气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共设有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加强城市噪声管理,严格建筑施工管理,严查夜间施工、娱乐设施噪声扰民等违法行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分贝,未发生重大环境保护事故。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常规化监督和医源性污水的处理,已建成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整治施工污染,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防治扬尘污染;杜绝农村污染,加强秸秆焚烧监管,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共计日处理量3.5万吨,污水处理率95.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73%,人均公园绿化地面积为10.9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六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遏制疾病发生。健全市、乡镇(街办)和社区(村)三级“除四害”工作机制,制定《德令哈市除“四害”工作实施方案》,投入500余万元用于灭蚊蝇、灭鼠工作。采用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制等措施,加强对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处理,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蝇设施合格率95.11%,防鼠设施合格率97.1%;鼠、蚊、蝇密度控制水平全部达到国家标准C级要求,蟑螂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A级要求。

    切实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一是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市水气总公司水厂建立了完备的生产规章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了《水质和水源地保护规划》,规划中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及职能、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管理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划执行。二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及时对巴音河河道1-8号橡胶坝进行巡查检查和全面清理,确保水面及周边道路干净整洁,无垃圾杂物。怀头他拉镇饮水安全工程主管道23km,水质达标,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尕海镇农业村已全部接通自来水,牧业村修建了机井及集水雨窖。对各村自来水管网进行维修,把水源更换为德令哈市自来水水厂供水,目前,农牧区生活供水提质增效工程正在设计、招投标阶段。三是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和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建立水质常规检测和加氯情况记录制度,开展出厂水四项指标分析、出厂水和管网水化学分析和水质全分析,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值、氯化物等23项水质常规检测项目结果均已达标。进一步完善了水质化验设备,水质监测的项目、频次符合《环境检测要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了自来水生产监控系统、水压监控系统。

    进一步加快农牧区改厕步伐。一是借助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金融扶贫资金对全市25个行政村进行污水管网、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柯鲁柯镇安康村、尕海镇郭里木村等13个行政村污水管网及厕所改造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并已发布德令哈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招标公告。二是公路沿线和市区周边增设公测。除公路沿线和市区周边16座公厕所外,省旅游部门建设2座星级旅游厕所,分布在各景区景点及市城主街道。

    着力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一是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电视台、市区广场、人员密集场所LED等播放“无烟生活”、“分级诊疗”、“青海省健康素养88条”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累计播放1170余次,有效扩大了群众健康素养知识普及面,提高了知晓率。开展健康巡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及健康教育万里行等各类活动,累计举办88余场,受益人数达962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1种3.6万余册,纪念品1万余份。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单位活动。全市共创建14家健康促进机关,6家健康促进医院,2所戒烟门诊,7所健康促进学校,3家健康促进企业,9个健康促进居委会(村),100户健康促进家庭。三是打造公共场所健康环境。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对车站、学校、商场、医院等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因地制宜地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全民健康步道”、“健康教育一条街”等环境设施硬件,在西海公园、巴音河畔等安装了“健康四大基石”等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宣传牌102余座,树立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四是加强景区游客、市民健康文明宣传。结合中国旅游日等宣传活动节日,向广大游客、市民朋友宣传了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健康素养、爱卫、创卫等知识,正确教育和引导游客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卫生行为,向20余家涉旅企业、景区下发了《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大会战倡议书》和《积极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以悬挂横幅、滚动播放LED电子屏、办宣传栏等形式在企业内开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