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山东省费县:健全完善“3+4”体系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8-01-23  浏览420次

近年来,费县从全县发展实际出发,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从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瓶颈性问题入手,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改革创新,探索实施了“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向精细化、制度化、系统化转变,探索出一条具有费县特色的多元化新型村级治理之路。

一、背景动因

费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2%。2014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村村到、全覆盖”大调研活动,33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对全县421个行政村居(社区)进行了逐村调研,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4772条,梳理群众反映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1316个,主要表现为“三难两多两少”(三难”,即村级班子建设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增收难;“两多”,即村干部违法违纪多、村级矛盾纠纷多;“两少”,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投入少,,农村困难群体保障少)。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三项社会治理机制。即着力构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长效机制、农村财务有效监管机制、农村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三项社会治理机制,全面优化农村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长效机制。紧紧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核心,明确了村级班子建设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有丰富实用的服务载体、有持续稳定的经济保障、有系统规范的帮扶机制、有科学实际的发展路子的“八有”目标,制定了“三年攻坚”计划,坚持一年一个主题,层层推进、逐项攻克。

二是农村财务有效监管机制。围绕农村财务管理这个关键,实施“123固基工程”,即建立“费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会计电算化和阳光村务公开。健全经管、审计两支队伍,设立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乡镇按照不少于5人的标准配备经管人员,对村会计实行县考乡聘村用,专职化管理;在各乡镇设立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按照4-6人的标准配备人员,每年对辖区内各村财务普审一遍;在县审计局设立村居干部审计办公室,成立50人的审计专家库,每年定期不定期、随机编组、随机抽取,抽查“再审计”不少于30%的村居。落实村务财务“双公开”、民主理财、责任倒查“三项措施”,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截至目前,全县代管村集体资金余额1.32亿元;累计账前会审41156村次;村级非生产性开支降低19.2%;开展村级资产资源招投标工程1296项,增加村集体收入1542万元,节省资金1922万元,增收节支效果明显,有效地维护了群众权益,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三是农村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机制。坚持重心下移,按照“4355”工作思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依托综治“雪亮工程”,健全乡镇、工作区、行政村居、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四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网络,搭建群众诉求接待服务中心、民调工作站和民调工作室三大服务平台,组建乡镇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村居法制指导员、调解志愿者、稳定信息员5支调解队伍,健全完善定期排查、处理报告、会商研判、多调对接、评查听证五项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四级网络,建成各类调解组织434个,各类调解人员1409名,建立品牌调解室25个;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69件,调解率达99.6%。2014年以来去市以上访量起次和人次年均递减43.63%、54.03%,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二)筑牢四条民生保障线。通过投入“四个4000万”保障基层班子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特困群众救助、家庭养老孝心基金三件民生实事落实,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向精细化、制度化、系统化转变。

一是农村基层班子运转保障线。县财政每年拿出当年公共财政预算的2%作为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按照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设立村级组织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对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进行专项补助,保障村级班子有钱办事、正常运转。建立农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县级统筹、按月发放。2014、2015年,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从2016年起,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到2018年增加到5000万元。2014年以来,共统筹财政资金1.1亿元,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转、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及村干部待遇保障,村干部工资报酬提高到1200元,今年继续增加到1600元。

二是城乡环卫一体化保障线。2014年起,县财政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提高配备标准,着力构建“以公共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2017年,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投入超过4000万元,用于保障和发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严格管理标准的大型实力保洁公司进入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市场,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被列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探索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处理系统。依托和有效利用公安“天网工程”、综治“雪亮工程”等平台,探索建立“环卫110”,设立环卫热线电话,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环卫保洁新模式,建成公众互动、实时监控、及时清洁的环卫保洁大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洁净、卫生、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是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线。自2014年开始,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乡镇配套20%,用于补助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村级申请、乡镇(街道)初核、部门把关、领导小组审核”等方式,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扶持人畜饮水、公共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等建设,被列为“全省农村地区供暖试点县”。

四是重点民生实事保障线。村级群众事务代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大学毕业生和基层后备干部中,公开考选300名村级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员,每人服务1-2个行政村,实现全县421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代办全覆盖。在县、乡设立村级群众事务代办中心,在村居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建立闭环式服务流程,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对村级代办员,既突出代办服务这一主业,又充分发挥其优势,赋予其事务代办员、政策宣传员、稳定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四大员”职责任务。代办员实行分级管理体制,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由财政兜底解决。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全程代办事项31.7万余件,解答各类咨询50.2万余件次,直接为群众节省交通费、误工费5500余万元。特困群众救助。在低保、医保等常规救助的基础上,对等钱救命、没有救助就无法生存的特困群众进行兜底式救助。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成立县慈善总会,筹集资金8171万元。同时,通过县财政列支、向上级争取、公益机构赞助等多渠道筹集临时救助资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先救助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优抚对象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人员。

“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实施两年来,三项社会治理机制支撑起了农村基层治理的平台,四条保障线兜起了农村群众基本需求的底,初步实现了“核心作用更加明显、财务监管更加透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班子运转更加顺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救助更加有力、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达到了“全覆盖、保基本、兜好底”的社会保障效果。“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以典型案例刊发并上报中央改革办,被中央党校列为教学案例。便民服务代办的经验在全省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2017年5月份,法制日报在费县举办了全国农村社会治理论坛。

三、经验总结

(一)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核心,夯实农村发展的根基和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站在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稳固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费县坚持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运转作为关键环节,一年一个主题,通过对村级班子分类施治,落实党建经费和村干部工资待遇,实施“四抓两提升”工程,对农村党员干部实行“三个全员”等措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的工作导向,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这个“短板”能否补好,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能否如期实现。要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向前发展,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既重“城”,更重“乡”。费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布局、一体化谋划、一体化推进,促进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难题,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充分激活了农村发展动力。

(三)农村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树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思维,吸引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当今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构成更加多元多样,必须改变政府对于乡村社会的行政性管理或控制,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社会秩序维持、冲突矛盾化解等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费县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民间力量等各方资源,推动治理手段从单一行政管理向行政、法律、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等多种手段综合转变,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网络。特别是通过构建“4355”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夯实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四)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共建共享的主体,必须筑牢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费县建立“3+4”农村治理保障体系,每年投入“四个4000万元”,2018年计划投入“四个5000万元”,尽管给县级财政造成了较大压力,但这笔投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打通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路”,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