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山东:昌邑环卫一体化让城乡共享美丽环境
作者:山东银湾集团  更新时间:2018-01-12  浏览386次

柳疃镇大辛庄村位于山东省昌邑市最北边,地理位置偏僻,管理难度较大,以前垃圾堆、草堆、粪堆随处可见,蚊蝇满天飞。然而,笔者近日走进村子时发现,平坦的大街干净整洁、路旁的绿树生机盎然、湾塘里的水清澈透底、健身广场上器械齐全……该村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了,这都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可喜成果。”

为了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情况,从2008年开始,昌邑市顺应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以“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为原则,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分“先城中村、后镇街区驻地、再农村”三步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地区环境卫生也享受到城市的服务待遇,营造城乡共享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昌邑模式”开辟保洁新路

北孟镇东屯村位于昌邑市南部,是第一批大范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村庄。笔者来到这里时,正碰到村民宋建民把家里的生活垃圾用袋子装好,并放进街道上的垃圾桶里;附近,保洁员郭术林则在清扫着道路。每天下午,专设的垃圾清运车会收集村内垃圾,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再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是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农村环卫作业最基本的一个流程。“我们在机制、技术、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昌邑模式’,环卫事业越走越宽阔。” 昌邑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说。

科学运作是城乡环卫一体化落到实处的关键。为有效推进一体化进程,昌邑将全市镇街区驻地和农村的环卫工作全部委托环卫局监管、山东满国康洁环卫集团运营服务,由“户、村、镇、市”四个管理主体变为一个管理主体,实行“一杆到底”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创新“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下设10个镇街区环卫所,配备专业机械和专业队伍,对全市691个行政村进行统一标准保洁,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

“智慧环卫”实现高标准作业

在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点击鼠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分布在城乡的25000余个垃圾桶当日清运情况,足不出户就能调度全市环卫工作运营状况。这是昌邑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垃圾桶清运管理带来的新亮点。

近年来,昌邑市以科技为依托,依托“互联网+”,全力打造“智慧环卫”信息化标准体系,对所有人员、车辆、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调度,实现了机械作业信息化、垃圾清运数字化,有效提高了城乡环卫作业水平。

推进机械作业信息化。他们为2000余辆环卫作业车辆全部安装“千里眼”——GPS定位监控系统,通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有效结合,详细记录机扫、洒水、清洗等作业车辆的行车轨迹、出车时间及作业次数等指标情况,实现了对机械化作业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

保障垃圾及时清运,昌邑市建立了生活垃圾清运物联网管理子系统,为该市25000多个垃圾桶安装上电子标签识别码,建立“户口”档案,在所有垃圾运输车上装备红外感应器、激光无线扫描仪,通过信息交换,将垃圾桶清运时间、次数传输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由调度指挥中心对该市垃圾桶清运实施24小时职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形成了“一条龙”数字化管理链条。

市场运作成就环卫品牌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人员、车辆、现代化管理、市场化操作离不开资金保障,否则寸步难行。对于这一点,环卫局长齐琳深有感触地说:“2008年时,我们只有17辆环卫车、320多名保洁员,连昌邑市城区的卫生都打扫不好。现在,我们有了资金保障机制,实现城区及691个村庄的机械保洁和垃圾清运,环境卫生面貌大变样。”

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昌邑市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强化多元投入机制,他们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环卫费用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村集体出资或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承担40%(每年每户承担60元)。这种收费模式从根本上平衡了市民和村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自觉保持卫生的积极性,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另外,环卫还被作为新兴产业的“生力军”进行培育,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政府花钱买服务、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的市场化发展新路子。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昌邑模式”转化为生产力,造福更多群众,相继承接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等20省的城乡保洁,成立了近600个项目部,托管合同营业额达128亿元,政府花最合理的钱,老百姓得到了最优质的环卫服务。目前,全国120余个县(市区)的城乡已经不同形式地享受到“昌邑模式”带来的红利,昌邑环卫成为对外展示昌邑形象的一张新名片。